「想讓世界聽到臺灣小孩的聲音!」專訪《我是陳派派》黃勻弦導演,8 萬多張照片打造停格動畫影集,童年故事觸動三代人

「想讓世界聽到臺灣小孩的聲音!」專訪《我是陳派派》黃勻弦導演,8 萬多張照片打造停格動畫影集,童年故事觸動三代人

我想讓你知道什麼?睽違 35 年,臺灣將推出全新停格動畫影集!《我是陳派派》由金獎動畫導演黃勻弦操刀執導,公視出品。本劇耗費近 20 個月打造,以 8 萬 8 千多張照片堆砌出完整的影集,為其導演生涯第五部作品。從短片跨足影集製作,旋轉犀牛原創設計工作室發展出嶄新工作型態,映CG 將透過專訪揭露精彩的幕後。

動畫團隊合影,上排左至右:洪菀妤、孫琪、張品喻、陳文育,下排左至右:唐治中、黃勻弦、黃郁婷、駱昱晨。(圖 / 旋轉犀牛原創設計工作室)

臺灣首部停格動畫影集是《阿公講古》(1990),往後長達 35 年都未曾有國內自製的停格動畫影集問世。此次《我是陳派派》的製作,對臺灣動畫而言無疑是新突破,團隊一路上摸索實驗,打造出全新工作流程,導演黃勻弦(以下簡稱「小弦」)微笑地說:「我認為大家可以好好賞析這部長達 13 集的影集,把它當作一部『實驗片』來研究。」

黃勻弦導演與陳派派母女人偶合影。(圖 / 林廷勳攝影)

公視《我是陳派派》系列前 3 集將在 2025 高雄電影節首映。旋轉犀牛原創設計工作室特別為雄影打造形象片,除了讓影集主角「派派」領銜演出,也讓動畫師現身幕前,精緻的畫面在社群蔚為話題。小弦透露,將形象片裡的攝製過程搬到幕前,是出自雄影策展人、高雄市電影館館長黃晧傑的提議:「感謝館長的建議,由於動畫師的工作非常辛苦,希望他們努力創作的身影能被大家看見」。影展工作人員的熱情協助,也令她印象深刻。

用喜劇調解情緒,打造老中青三代都能看的影集

在完成前作《眾生相》之後,小弦調整步調,思索影像創作究竟能為觀眾帶來哪些幫助。她觀察到,整個世界在劇烈的變遷中,似乎都籠罩著一股憤怒感:「我開始研究情緒的成因,想製作一部長片電影,幫助觀眾了解與憤怒共處的方法。」2024 年適逢小公視開台,團隊開始承接兒童動畫影集的製作,用影集的形式來探討情緒議題。

本劇主角陳派派是位 10 歲的憤怒小女孩,只要有所不滿,就立刻暢所欲言。小弦進一步說,想藉由動畫影集為孩子們發聲:「其實孩子在生活中會面臨到許多委屈,所有的吃穿用度都要依靠他人;想像一下,做任何事都要徵得大人的同意,幾乎無法為自己下任何決定,他們所承受的壓力遠比我們想像地大。」作品將從小學三年級女孩的視角出發,幫助小朋友調節自身情緒;並適時切入劇中大人的故事,不同世代的觀眾在觀賞時都有各自的座落點,打造出一部三代人都能觀賞的影集。

在田調階段,團隊詢問了分布於北中南的國小老師與家長,統整出孩子們在意的議題:從容貌焦慮到課業壓力、同儕之間的比較、親子溝通,再到親人離世等情緒議題,細緻地拆分為 13 集,呈現臺灣孩童的生活情境。

黃勻弦導演。(圖 / 林廷勳攝影)

除了校園田調,本劇的台詞也參考了孩子們的意見。所有台詞的修改包含四大階段,最初是由導演寫下腳本,第二階段則是做成動態腳本,她會自己錄音給自己聽,來回進行修改;第三階段則是在錄音室進行,團隊會在現場請小朋友唸對白,並詢問他們的看法,最終版本才能夠貼近現實。

派派的黑眼圈反映了不滿的情緒,個性匆忙導致她容易跌倒受傷,這些元素被加入人偶的設計中。(圖 / 小公視)

憤怒的背後往往是源於悲傷,你的期待沒有被滿足。我們很多時候都不想生氣,而是希望能獲得尊重。

導演黃勻弦

從雜貨店到廟埕,鄉村場景拉近人際距離

《我是陳派派》場景設定在以傳統廟會文化為特色的「牛埔村」,這些場景就好比是文化符號一般,成為代表臺灣的意象。從老戲院、瓦斯行到傳統理髮廳,在純樸的農村環境中,打造鄰里之間相互貼近的情境。小弦反思,快速且科技發達的生活,雖然能帶來便利,卻容易讓人不再珍惜自身擁有的事物。她說,在劇中並不會有 3C 產品存在,再來是「絕不會用魔法解決問題」,讓孩子看見生活最原初的模樣,並逐步靠著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

許多臺灣在地場景都能引起觀眾共鳴。(圖 / 旋轉犀牛原創設計工作室)

團隊用心刻劃老戲院場景。(圖 / 旋轉犀牛原創設計工作室)

延伸閱讀:停格動畫短片《眾生相》幕後六大亮點!故事靈感來自神祕力量?戶外實拍挑戰極限!使用生成式 AI 輔助創作

攝影規模再擴大,以全新工作流打造劇集

《我是陳派派》耗費近 20 個月製作完成,動用的人偶數量多達 70 隻、共搭建 33 座場景,將攝影棚數量擴大至六棚,以 8 萬 8 千多張照片堆砌出完整的影集。為了劇集的大製作,團隊發展出全新工作流程。

創作過程中的趣事總是說不完。(圖 / 林廷勳攝影)

1. 為主要角色打造人偶替身

過往小弦總是笑說,停格動畫集傳統動畫與實拍電影的缺點於一身,背後製程比冰滴咖啡還慢。《我是陳派派》每一秒畫面至少要由 10 張照片組成,為了縮短製程,團隊在宜蘭工作室開設了 6 座攝影棚。她停頓道:「這時問題就來了,每一座攝影棚都需要運用到人偶,因此主角的數量其實不夠。」

人偶擁有大量的五官配件,能夠呈現豐富的表情。(圖 / 旋轉犀牛原創設計工作室)

團隊開始複製人偶,打造猶如真人演員般的「替身」,其中女主角派派就有四、五個替身、主要的同學角色則各自複製了三隻偶;為了配合偶的數量,場景也被重製擴編,劇中的雜貨店就有 3 座,教室則是增設至 2 座。到後期人偶身上的嘴唇、眉毛經常會落下,又被動畫師「偷黏」到其他偶身上,過程忙亂又有些好笑:「我乾脆幫大家製作大量的五官配件,動畫師就不用花時間到別人的攝影棚找道具。最終光是女主角就擁有二、三十個嘴唇配件。」他們利用這次經驗,重新反思流程安排,學習如何在下一次做得更有條理。

2. 每集增設一位副導,培養動畫師管理實力

《我是陳派派》動畫團隊包含常駐的 7 位動畫師,以及 4 位外包夥伴。為了讓影集的拍攝更加順暢,團隊從第七集起改變制度,每集由一位動畫師擔任副導,規劃整體拍攝進度。

動畫師將自己的生命力注入人偶之中,淬鍊出角色的魂。(圖 / 林廷勳攝影)

小弦說明,這項制度不僅能讓動畫師學習管理之道,也能培養新一代的接班者:「其實以經營者的角度而言,我們是需要交接的。我們已經四十幾歲了,不確定自己還能做多久,期待新一代的創作者能夠將停格動畫技術傳承下去。」她表示,製作停格動畫其實非常耗費體力,創作的黃金時期是在 20 至 40 歲,而當自己邁入中年,就要思考未來的接班之道,未來可能會加設工作坊,或是以影像紀錄的形式保留製作技術。

許多場景安排都值得仔細欣賞。(圖 / 旋轉犀牛原創設計工作室)

3. 用多元媒材激發孩子的想像力

此次劇中除了偶動畫,還增加了以不織布拼貼人物的手法,傳達像漫畫一樣誇張的視覺語言。

不織布媒材展現了漫畫般的生動表情。(圖 / 旋轉犀牛原創設計工作室)

對此,小弦侃侃而談:「 八到十歲的孩子剛好處在關鍵的發育期,他們大腦中的突觸會不斷發展,所以我們也在劇中加入多種媒材,為孩子增加新的聯想和刺激。」她補充,在劇中除了以上的表現方式,還集結了平面漫畫、實物動畫、黏土動畫,以及使用彩色筆和碳筆塗鴉背景等豐富的手法。而在偶的材質上,則是以樹脂土捏塑硬質部位,柔軟材質則是加入矽橡膠和玉米粉,整體重量更輕盈。

人偶身上藏著許多細節,角色「婷婷」(左)的服裝有著特殊的色彩設計。(圖 / 小公視)

延伸閱讀:【金馬 57】「觀眾看完後有了想法,作品才算完成」專訪《山川壯麗》導演黃勻弦

「想讓世界聽見臺灣小孩的聲音!」找素人小朋友聲演主角

《我是陳派派》由素人兒童演員擔綱角色配音,自然的聲線和語氣轉折,讓角色能完全融入劇情中。小弦分享,大人聲優固然比兒童好溝通、配音過程更可控,但她還是力求自然,找來 8 至 10 位素人小朋友飾演所有的兒童角色。

本劇聲優包含素人孩童與大人、廣播劇老師、主持人等陣容。(圖 / 小公視)

在一次閒談中,小弦得知朋友的孩子個性古靈精怪,立刻邀請對方來擔任女主角派派的演員,角色聲線活潑且中氣十足:「她第一次來錄音時,就說『想把全世界的大人關起來』!我詢問為何會這樣想,她答道:『為何你們大人說的都可以,我們說的就不行?』」透過彼此的對答,讓她有機會同理孩子們的思考邏輯。

此外,參與聲演的小演員有八成來自張淑滿導演所經營的阿尼瑪動畫工作室,是臺灣少數推行兒童停格動畫教學的單位,這些孩子平時也有在創作作品,因此在講戲時更容易理解內容。

《我是陳派派》劇照。(圖 / 小公視)

我們想讓世界聽聽看,臺灣小孩真正的聲音,而不是大人仿出來的。

導演黃勻弦

重現臺灣在地文化,把自身的故事抓回來

從《當一個人》的長者獨居議題,《山川壯麗》呼應的國族認同焦慮、到《眾生相》的普世人道關懷,小弦在每一部作品中都埋入深刻的社會關懷,在多元的議題背後,不變的是對臺灣在地文化的探索與映照。

小弦分享自身的海外交流經驗。(圖 / 林廷勳攝影)

不少人觀察到,臺灣小朋友已習慣觀看來自歐美或日本的動畫,而等這些閱聽者長大,也難以創作出能夠闡述自身文化的作品。這讓小弦產生極大的危機感:「我們都在學習他人的文化,自己的土壤不斷流失,這樣子當然行不通,所以就要從現在開始改變。要把臺灣的聲音、臺灣的故事、臺灣的皮相全部抓回來。」

《我是陳派派》劇照。(圖 / 小公視)

從過往與其他海外創作者交流的經驗來看,小弦表示,其實外國人都很期待瞭解臺灣的文化,她也期望更多臺灣元素能夠被融入創作之中,如今,愈來愈多獨立動畫短片開始加入在地文化符碼,導演也感到十分驚喜。

近期法國停格動畫導演 Augusto Zanovello 到宜蘭拜訪旋轉犀牛工作室,提到「全手工製作」會成為工作室的特色。小弦認為,捏麵人偶的製程在其中佔有很大的重要性,自己 6 歲起開始在廟口面對客人表演,必須在三十分鐘內快速捏出人偶,生成如「立體速寫」般的製作方法,至今少有其他國家的偶動畫運用同樣的工藝,為動畫注入特殊的靈魂。

小弦持續以影像為觀眾帶來力量。(圖 / 林廷勳攝影)

從《我是陳派派》回望自身童年,她侃侃而談:「我就是那個憤怒的小孩,所以才會想創作一部關於情緒的作品......。」幾經轉折,曾經的小女孩如今已長大,黃勻弦透過自己的雙手講述一則則影像故事,為同樣徬徨的人帶來溫暖的力量。

《我是陳派派》第 1 至 3 集將在今年 10 月 25 日於高雄電影節世界首映;完整劇集則將在 2026 年 1 月於小公視頻道、公視+、小公視 YouTube 播出,詳情請上官網查詢。

All Access,無限素材無限創意!AEjuice 一次解鎖所有 After Effects、Premiere Pro、Final Cut Pro 等資源、模板與特效,讓你的影片創作沒有極限。

POLIIGON 擁有數以千計的 3D 材質、模型與 HDRI 任你下載,完美支援 Blender、3ds Max、SketchUp、Cinema 4D、Unreal Engine 等主流軟體,無論你是動畫師、建築設計師還是遊戲開發者,都能在這裡找到讓作品升級的關鍵資源!

受訪者

黃勻弦

停格動畫導演

彰化人,出生於傳統捏麵工藝世家。擅以捏麵技藝製作停格動畫,創辦旋轉犀牛原創設計工作室並開發原創動畫,獲獎無數。 2018 年《當一個人》獲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隨後其創作的《山川壯麗》與《眾生相》皆曾入圍國內外知名影展獎項。

文章授權聲明

文章類型

專訪

資料來源

小公視

資料來源

高雄電影節

資料來源

旋轉犀牛原創設計工作室

版權聲明

文章為映CG所有,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

相关数据

beat365在线体育正规吗 《侠盗猎车手5(GTA5)》游戏购买方法及注意事项
0365cc彩票APP官方版下载 保存 PDF 文件

保存 PDF 文件

07-23 访问量: 3266
365bet体育在线官 国足最新战绩(2002世界杯中国vs土耳其全场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