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刘彻(公元前156~公元前87)
别称:刘彘、汉武帝
国籍:中国(汉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长安皇宫
出生日期:公元前156年(景帝前元元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87年(武帝后元二年)
宗教信仰:儒家之学
主要成就:开创汉王朝军事最鼎盛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首开丝路,大破匈奴,征服西域,吞并朝鲜
代表作品:《秋风辞》《瓠子歌》《天马歌》《悼李夫人赋》
谥号:孝武皇帝
庙号:世宗
陵墓:茂陵
中文名:刘彻
别名:刘彘,字通
国籍:西汉
民族:汉族
出生地:长安皇宫猗兰殿
出生日期:公元前156年7月14日(汉景帝前元元年六月丁末日)
逝世日期:公元前87年3月29日(汉武帝后元二年二月丁卯日)
职业:皇帝
主要成就:奠定汉王朝强盛的基础;盐铁官营,币制改革,设置刺史;独尊儒术,建立年号,首开丝路;大破匈奴,降服西域,吞并朝鲜
代表作品:《秋风辞》《瓠子歌》《天马歌》《悼李夫人赋》
在位时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
谥号:孝武皇帝
庙号:世宗
陵墓:茂陵
儒家能成为中国历代王朝的主流思想,汉武帝是做出巨大的贡献,最初孔子创立儒学,但这个学派也只是百家中的一派,在混乱的战国没有得到重视,就这样一直发展到秦朝成立,儒家也仍然没有真正成为主流,秦朝主要依靠法家治国,李斯等人都是法家的代表,儒生在朝中很难有什么作为。
那么等西汉成立后,刘邦重用一些儒生,让儒家恢复元气,可他们仍然没有成为主流,黄老学说是西汉初期的主体治国思想。到武帝朝,在董仲舒等人的建议下,才真正确立独尊儒术的这种治国策略,汉武帝认为儒家的思想利于自己的统治,那么他当初要是不选择用儒家,而是信奉墨家的话,后来会有什么变化呢?
墨家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学派,说起来他们与儒家有着不少的关联,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当初也是儒家的门生,他吸取儒家中不少的思想,还受到道家的影响,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他的弟子大部分都是来自民间,而他们的理念与儒家是有不少对立的地方。
要是汉武帝当时主尊墨家,那么我认为汉朝会崩溃得更快,而后来的中国历史将很难再出现那么多大一统的王朝,或许华夏大地会真的回到之前的战国时期,朝着欧洲那样的方向发展,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墨家本身并不适用于大一统王朝的统治;之前很多人认为墨子是主张专制,但他实际上是推崇选贤者来做天下的君主,用现在的话来说,墨家认为君主的选择应该是按照民主选举,毕竟墨家大部分的思想都是为普通民众考虑。
此外,墨家推崇平等,鼓励弱势的人向贵族们索要权益,并不认可儒家所奉行的等级制度。一旦采用墨家来治国,那么社会的基本秩序可能会混乱,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就是国家最有权势的贵族们,他们是不可能把自己的利益分给底层人的,他们采用儒家严格分级,让这些底层的民众知道双方有巨大的隔阂,不会随便越轨,但墨家就会打破这种隔阂,这样的话国家必然会发生很多的动乱,贵族与民众之间的矛盾会被激化。还有一点,一旦重用墨家,那么皇帝的权力必然会受到影响,在中国古代君权是最神圣的。
儒家思想虽然是主体的治国方式,但它只是外面一层依附皇权的思想而已,它必须要依靠皇权才能生存,因此在历史上但凡是乱世时期,皇权不稳固,儒家的发展也不会太好。可墨家就不一样,墨家有着严格的组织,墨者们有着共同的领袖巨子,他们只听从巨子的安排,行事有组织,严格服从安排。
这就与世俗的君权会产生冲突,比如当初秦惠王就曾赦免过一位巨子的儿子,他由于杀人获罪,可被秦王赦免后,他却没有逃过墨家的制裁,墨家按照墨者之法处决他,显然他们根本没有把秦王当回事。
因此,要想重用墨家,那么皇帝就必须要承认自己不是天下唯一的领袖,墨家与皇权就是合作的关系,在皇帝的旁边还会有一个巨子来充当全国的宗教领袖,并且手中握有实权,甚至皇帝都无法干涉。
这个路子确实是非常像欧洲的教皇与国王,要是武帝这么去处理,或许华夏大地的科技文化发展会更快,但持续不断的割据混战是无法避免的。这就是武帝没有选择用墨家治国的原因,没有哪个统治者会甘愿让权,当然,墨家那个时候也很难去引起武帝的重视,在战国后期墨家内部就已经分裂,更重要的是,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墨者实在是太困难,很多人都无法经受这种考验,因此墨家很难真正普及到全国,相比之下,儒家就更符合这些统治者们的要求。
标题:汉武帝为何要独尊儒术?他的目的是什么?
链接:https://www.lishimingren.com/gushi/17010.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汉朝的故事 刘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