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他们还渲染社区的“规模实力”:“全国500个工作室,业务覆盖全球40个国家”。这些看似亮眼的标签,实则是吸引投资者入局的“诱饵”——所谓的“资深人士”“权威奖项”均未提供可查证的官方信息,“全球布局”更是无从考证,本质上是用虚假数据营造“大平台”假象。
2. 团队架构:台前“站台”与幕后“庄手”
盘古社区明面上以“莫大”为核心人物进行站台,对外宣称初创团队有六人。但据内幕消息披露,真正掌控全局的“庄家”仅有三人:吴富祥、冯海春,以及幕后最大老板——号称“龙光汇公司董事长”的何良臣。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企业数据查询平台可发现,何良臣关联的“龙光汇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虽为5000万元,但实缴资本仅300万元,且股东信息中仅有何亮(占股90%)、张泽(占股10%)两人,并未出现任何明星或行业知名人士的名字。这意味着,社区后续宣传中“明星合作”的说法,从一开始就存在漏洞。
3. 运营核心:用“共识”与“赛道”画饼
盘古社区对外宣称其运营核心有两点:一是“以文化建立信心,达成社区共识”;二是“深耕DeFi新赛道,在摸索中发展”。但本质上,所有营销与运营动作都围绕“画饼”展开——通过反复强调“DeFi革新”“分布式未来”等概念,让投资者相信自己正参与一个“划时代的项目”,从而忽略风险,自愿投入资金。
二、代币骗局:暴涨的“神话”与虚假的市值
盘古社区推出了三种核心代币:FIST(拳头币)、OSK(奥斯卡币)、能量值。短期内,这些代币价格飙升,FIST未迁移前价格曾超30万美元,OSK一年涨幅更是号称达150倍,堪称“圈内奇迹”。但这看似疯狂的“盈利”,实则是庄家操控下的虚假泡沫。
1. FIST:拉盘造势的“流量工具”
FIST的高价,是盘古社区最亮眼的“噱头”,也是吸引新投资者的“流量入口”。但一位业内项目方人士的三句话,道破了其中的猫腻:
“换币第一天不开提现,拉三次盘只需70万U;必须让投资者持有,他们不卖,我们才能卖;用洗脑、讲课、画饼让他们坚持‘项目在做事’。”
庄家拉盘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左手倒右手,低成本推高价格。以“流动性、价格、市值三角理论”为例:
假设某代币发行量1万枚,流通仅1000枚,初始单价100美元,市值100万美元。
庄家只需花30万美元,分步骤买入这1000枚流通代币,最终将单价抬至900美元,市值随即暴涨至900万美元——仅用30万成本,就制造了“市值涨9倍”的假象。
正如币安创始人赵长鹏所言:“没有流动性的市值是虚假的、虚幻的泡沫。”FIST的高价亦是如此:
一方面,98%的代币集中在一个地址(即庄家手中),普通投资者手中几乎无币;
另一方面,即便价格高达100万美元/枚,也无人接盘,投资者根本无法将“账面财富”转化为现金。
显然,FIST的暴涨并非为了让投资者赚钱,而是为了制造“财富假象”:让投资者看着账户里的虚假市值兴奋,进而对社区产生信任,为后续OSK的推广铺路。这正是“明修栈道(拉涨FIST),暗度陈仓(推销OSK)”。
2. OSK:借“影视”与“挖矿”之名收割
如果说FIST是“招牌”,OSK就是盘古社区真正的“收割工具”。为了规避监管与投资者质疑,OSK的推广做了多重包装:
虚假的“影视概念”:对外宣称OSK是“下一代影视文化创意区块链”,已邀请成龙、于荣光等明星参与拍电影,甚至晒出“明星合影”,声称持有OSK可“分享影视、歌手、电视剧红利”。但这些合作均无官方公告或可信证据,所谓的“影视外壳”,不过是庄家找的空壳公司。
伪装的“管道收益”:为了避免被贴上“炒币”标签,庄家将OSK的销售包装成“DeFi挖矿”,宣称“买入OSK后,搭配U在交易所做市,就能赚取稳定现金流;挖矿赚钱的同时,OSK还会升值,实现双重收益”。
但真相是,OSK的上涨完全依赖新投资者的资金注入,而24小时内高达4900万美元的代币抛售,大部分来自莫大等核心团队。庄家的操作逻辑从未变过:低点吸筹、高点抛货——当投资者在低点不愿卖出时,就砸盘施压;当投资者在高点犹豫时,就配合“明星合作”“生态升级”等假消息拉涨,诱骗入局。在这个过程中,庄家左手握满筹码,右手掌控资金,完全操控市场,而投资者却误以为是自己“操作失误”。
三、骗局本质:换汤不换药的“资金盘”
盘古社区看似借用了“DeFi”“去中心化交易所”“DAO社区”等新潮概念,但本质上与此前崩盘的“花火HDU”“Fcoin”“头寸管理”等骗局并无二致,都是典型的“资金盘”。
1. 与“花火HDU”的雷同套路
花火HDU曾以“暴涨百倍”吸引投资者,随后发行多个“高收益资产”,营造虚假繁荣,最终崩盘。盘古社区的路径几乎完全复制:先靠FIST制造“百倍神话”,再推出OSK、能量值等资产,用“多币种暴涨”的假象留住投资者,直到新资金无法支撑泡沫,便卷款跑路。
2. “联合坐庄”的老骗局新包装
盘古社区宣传的“联合坐庄赚手续费”,其实是“头寸管理”骗局的翻版。此前“头寸管理”以“帮助交易所做市值管理,联合坐庄分手续费”为名,骗走上百万人近百亿资金;而2018年的Fcoin交易所,也以“交易即挖矿,手续费共享”为噱头,最终崩盘时亏空7000-13000枚比特币(约合数十亿元),买单的仍是散户。
3. “去中心化”的谎言
部分投资者认为,盘古社区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与Fcoin的“中心化交易所”有本质区别,更安全。但事实上,无论是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交易所,都需要技术人员部署代码、生成程序,不可能“凭空产生”。所谓的“去中心化”,只是庄家规避监管、降低投资者警惕的借口——他们完全可以通过控制代码权限、掌握核心私钥,操控整个交易所的交易与资金流向。
四、结局:骗局落幕,监管定性
随着新资金流入枯竭,盘古社区的泡沫最终破裂:代币价格断崖式下跌直至归零,核心团队(包括何良臣、莫大等人)卷款跑路,十万余名投资者血本无归。
从监管层面看,盘古社区的行为早已触碰法律红线:
一方面,其发行、交易虚拟代币的行为,违反了国家“禁止代币发行融资与交易”的规定;
另一方面,其通过虚假宣传、拉人头、层级推广等方式吸纳资金,已涉嫌传销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甚至触犯《刑法》与《反有组织犯罪法》。
最终,盘古社区被定性为“涉传涉非”项目,但其造成的损失,绝大多数投资者已无法挽回。
结语
盘古社区的崩盘,再次印证了“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任何宣称“短期高收益”“稳赚不赔”“联合坐庄”的投资项目,本质上都是包裹着“新概念”的骗局。对于投资者而言,唯有认清“资金盘”的本质,远离虚拟货币交易,才能避免成为下一个“韭菜”。这场百亿“造富神话”的破灭,不是结束,更应是警钟——警惕所有用“暴富”画饼的陷阱,才是对自己财富最基本的保护。
(注:本文数据源自公开财报及市场调研,不构成投资建议。作为技术服务商,我们不参与任何项目运营,仅提供软件开发支持。)
我司拥有12年的研发经验300+的技术团队,
数百套热门商业模式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我司研发的整套绿色积分合规化商业模式系统,
想深入了解该套系统模式可以私聊小编领取完整方案
注明:小编不参与任何分析的项目运营,也不投资参与任何项目,也不收费推广项目,不做项目私下评估,玩家勿扰。(以上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玩家勿扰,玩家勿扰,玩家勿扰,玩家勿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